2021年4月28日晚,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第228期学术沙龙在会议室C104成功举办。为方便尚未返校的国际生参加,讲座借助“腾讯会议”平台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本次讲座主的讲嘉宾为方环海教授,主题为《西方汉学与汉字认知——从利玛窦说起》。

讲座伊始,方环海教授用汉字的特点问题导入今天的主题。方教授启发在座同学思考汉字的表音特征和字形表义特征,及其与中华文化延续的关系。在解析了汉字的特点后,方教授引导大家将汉字特点与西方拼音文字特点进行对比,并提出了汉字新的研究视角:西方汉学对汉字的认识。
而后,方教授为大家系统梳理了西方汉学中“汉字观”的流变。方教授认为,西方汉字观流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6-17世纪的从字母文字到象形文字阶段,18-19世纪的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阶段,20世纪至今的从表意文字到表音文字阶段。

在简单梳理西方汉字观流变后,方教授着重讲解了利玛窦对汉字特征习得之研究。方教授首先介绍了利玛窦其人,此人代表了早期汉学对汉字认识的最高水平。而后介绍了其学术观点:利玛窦将汉字视觉化,汉字之“象形化”类同于埃及的“象形文字”;汉字音同字异,字形起到了区别作用,作为视觉符号,弥补了汉语之不足。

讲座最后,方环海教授和同学们及线上参与讲座的各位老师就本次讲座主题进行了交流,对繁简字是否会影响汉字认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至此,本次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图\文 张枫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