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第220期学术沙龙在海外教育学院A104成功举办。由于还有部分国际学生尚未返校,所以本次沙龙借助“腾讯会议”这一手段,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这次沙龙我们邀请到的主讲人是王天骁老师,主题为PRAAT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讲座一开始,王老师便向我们介绍了“社会语音学”这一概念。实际上“社会语音学”就是社会语言学与语音学的结合,并以语音学为核心。“社会语音学”是从社会语言学的变异学派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旨在讨论语音是如何为说话者以及听话者传递社会意义的。或许我们对这一概念并不熟悉,但是王老师指出,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社会语音学的痕迹。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根据说话者的口音基本判断出说话人大概会来自什么地区。除此之外,我们的口音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社会语音学不仅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而且也对我们所熟悉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产生影响。在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目标口音,比如英音或者美音,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选择新加坡口音作为英语学习的目标口音。同样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也会有目标口音,比如北京口音,如无特殊情况,他们首选的目标口音往往不会是四川、湖南或者其他地区的口音。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他们的二语学习的效果也会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会认为到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会更有利于目的语的习得。这些都能够证明社会语音学与二语习得之间的联系。

最后,为了方便我们对语音做进一步的研究,王老师向我们推荐了PRAAT软件。PRAAT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Paul Boerma和David Weenink共同开发的一款语音分析合成软件,应用广泛、使用操作简单方便。王老师介绍了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并给我们进行了演示,还带领我们一起进行实操,同时王老师针对操作过程中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张枫茹 文/温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