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第219期学术沙龙在海外教育学院A104成功举办。由于还有部分国际学生尚未返校,所以本次沙龙借助“腾讯会议”这一手段,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这次沙龙我们邀请到的主讲人是华文系吴琳讲师,主讲内容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且主要针对汉语作为二语言教学中的同义词教学,讲座围绕“系统化、程序化的同义词教学展开”。

讲座伊始,吴琳老师分别针对学习和教学两个方面给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是,汉语的学习难点是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总结下来主要包括学习汉字、汉语声调、汉语语法、汉语词汇这几个方面。其中有同学特别提到汉语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数量多这一问题给留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由此,吴老师引出了今晚的第二个问题,同义词教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同学们的回答和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最终得出结论,同义词教学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系统性。在这一背景下,吴老师从自己对200多组同义词的研究分析中总结出了同义词异同项目的静态分布系统,主要表现在词性、结构、意义、搭配、反义词这五个方面。吴老师对这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尤其是反义词这一方面,同学们基本上都没有考虑到,吴老师无疑是为我们在进行同义词的辨析和教学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此外,吴老师还提到,只要通过排序,静态的分布系统就能转变可操作的动态的程序化系统。

最后吴老师以“回忆/回顾”这一组同义词为例,向我们展示如何把同义词中的异同项目的静态分布系统转变为教学中可操作的动态系统。至此,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张枫茹 文/温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