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晚,第217 期学术沙龙讲座采用线上的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郭建花老师,主讲内容为中国成语典故与植物。
郭建花老师主要从七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郭老师指出中文成语总数约有37000条,其中植物成语有800多条。出现最多的植物为桃,包括“桃李门墙”“投桃报李”“人面桃花”等等,在很多成语里,桃和李经常并称,源于两者结实量多。而出现数量第二的植物则为柳,共有18条成语,自古文人视柳为温柔谦逊的象征,多在家居四周种柳以自励,如“五柳先生”陶渊明。
紧接着,郭老师介绍了植物成语的来源,33%来自诗、词、歌、赋,如“手如柔荑”“春兰秋菊”“柳暗花明”等;31%来自史书,如“夷齐采薇”“陆绩怀橘”;17%来自诸子百家,如“性犹杞柳”;来自历代小说的成语占据6%,如“竹篮打水”等等。
接着,郭老师讲解了植物的生态特征与成语的关系,橘和枳有着不同的生存环境,因此有“南橘北枳”一说。而联系到植物的形态特征时,郭老师以飞蓬为例,飞蓬植株矮小,枝叶胡乱着生,因此形容一个人不修边幅,就称之为“蓬头垢面”。
然后,郭老师把成语和植物的用途联系了起来,指出了一些有用的植物,如桑、槐、榆、桃、李、麦、栗等,以及一些无用的植物,如臭椿,这种被定义为“恶木”,只配用于烧柴的植物常被唐宋文人用来自谦。在列举民俗植物的时候,郭老师分享了菊花、萱草等植物,并与“黄花晚节”“明日黄花”“萱草忘忧”等联系在一起。最后,郭老师以植物的典故作为了结尾,如“薏苡兴谤”“余桃啖君”“望梅止渴”等都是著名的成语典故。
讲座结束后,郭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并分享了自己的养花经验,郭老师认为花是有灵性的东西,我们既要了解它的习性,还要多跟它交流,养花亦是一件充满哲学的事情。
文/曾婧雯 图/曾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