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4日晚,第213期学术沙龙讲座采用线上的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王治理老师,主讲内容为朴趾源笔下的中国——《热河日记》的中国形象拾微。
在讲座开始之前,王老师提到了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与“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的专项党员学习活动之间的重要关联,强调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
首先,王老师从汉字文化圈的重要国家朝鲜入手,讲述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历代的渊源。《燕行录》作为朝鲜汉学家认识中国的第一手资料,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朴趾源用汉文著述的《热河日记》作为一部展现中国风土人情和文化图景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成为后代研究中国清代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史料的空缺。
接下来,王老师谈到异质文化对中国的认识,尽管中朝文化有深厚的渊源,但之间存在的差异仍不可忽略,在异质文化的交流之中不免产生误读,但王老师强调这并非错误解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称之为创新。泱泱大国的壮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所让朴趾源很是震撼,产生了“北学中国”的想法。而“万国方言,惟汉语最易”的述说更是展现出强大的文化自信。
最后,王老师介绍了一本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老乞大》,该教材展现了朝鲜商人视角下中国的风俗习惯、民俗知识和道德规范。此外,王老师还通过中国的饮食文化和酒文化等不同的民俗文化又一次强调了国家所展现出来的文化自信。
讲座结束后,王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时刻注重文化对比,同时要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对中国形象进行定位和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文/刘梦磊 图/曾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