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晚,第212期学术沙龙讲座借助“腾讯会议”软件,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张灵芝老师,主讲内容为新技术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自觉。
张灵芝老师从“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引出对“变化”的思考,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接着她从三个方面展开了主要的论述:首先,张老师梳理了教育技术的发展脉络,从过去的函授课程到现在的慕课课程,国内教育技术不断发展,教育趋向数字化、网络化。回顾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的融合轨迹,从网上北语的正式开通,到网络孔子学院的上线,再到慕课和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以及现今各类汉语学习APP的盛行。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在线教育多种模式的落地,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变革,实现了教育跨越式发展。
尽管新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有许多契合之处,但仍不容忽视两者之间的疏离。张老师从“国际中文教学的教育性”“技术支撑存在短板”等六个方面对疏离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综合这些原因,张老师认为教育智能化是趋势,从当下看,理论的滞后和技术支撑短板需要持审慎的态度。
作为新技术时代的中文教师,需要扮演好新的角色。既要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也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拥抱新科技,从研究学生怎么学的角度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有真实和虚拟的体验。最后,张老师以多尔的话作为总结,“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已经转变为师生之间主动选择的过程”,只有不断调整自己,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
听完讲座,同学们收获颇丰。张老师描绘的新技术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现状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在新技术时代,变化总在时时发生,学会拥抱新科技,学会“审慎地顺势而为”,才能适应并取得新的成绩。
文/曾婧雯 图/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