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第198期学术沙龙在坤銮楼A104成功举办。本次沙龙主讲人为陈昕副教授,他主讲的题目是图式理论与汉语听力教学。陈老师从教之初接触的就是汉语听力课,有超过30年的教学经历,教学经验丰富。
陈老师主讲内容分为两部分:图式理论;图式理论在汉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首先,他详细介绍了“图式”的概念、发展过程和特征等重要理论知识。“图式”通俗地讲,就是“新旧知识的联系”,也是一种认知框架,可以随着新知识的不断输入得到修正和丰富。在认知理论看来,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图式具有结构性、抽象性和动态性。它的应用需要一定程度的激活,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现在不一定会,可能没有得到激活。接着陈老师谈到了图式的语言处理模式,主要分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互作用模式。所谓“自下而上”是指从局部到整体,从字词到句子再到篇章;“自上而下”与之相对。随后,他提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图式的分类,其中尤其是余丽2003年提出的图式三分法: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和形式图式。
在汉语听力教学方面,陈老师先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听力微技能以及它们的应用,如联想猜测、概括总结、记忆储存等。一般来说听力的难点主要在于生词、语速、方音、文化背景与相关内容、长句等,其中生词又是最大的难点。运用图式,不仅要解决学过但未掌握的相对的词汇问题,还要解决未学过的绝对的词汇问题。在处理相对的词汇问题时,必须抓住两点:强化词的音义联系是基础;把握词的相关搭配是运用,如“勇于+承认/改正/创新......”。至于绝对的词汇问题,要将形式、内容和语言图式结合。陈老师最后举了一些例子,如带有“通融”、“般配”等词的句子,以及“今天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这样的句子,并运用图式进行了分析。
沙龙最后,陈老师指出听力教学是最难的课型,图式理论能够广泛运用其中,但它不是万能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沙龙在陈老师的期许和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
(文/胡莎 图/高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