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晚6时30分,海外教育学院第180期学术沙龙在翔安校区坤銮楼A104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朱宇副教授主讲,主题为“语言特征共现模式的探索及其教学应用”。海外教育学院方环海教授出席此次沙龙,数十名国内外硕博士研究生共同参加。
讲座伊始,朱宇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西方语体研究的两大流派。他从语体研究中的variationist和methodologist两大流派出发,指出两者在研究内容和范式方面的异同。接着,朱老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概括出西方近三十年语体研究的发展特点,即从“书面语与口语语言特征”到“学术语体之书面语与口语语言特征”,再到“学术书面语各分类语言特征”的发展历程。然而,通过梳理汉语学术语体研究的相关文献,朱老师发现其中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这也促使他完成本次研究,以不断完善汉语学术语体的相关研究。
随后,朱老师着重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据介绍,本研究是基于多维度分析法,利用计算机及语料库技术,通过对比学术和文娱汉语语体及其分语体,探索语言特征的共现模式。本研究自建的语料库包括汉语学术作品和文娱作品,库容逾1900万个汉字,包含多种文体,涉及多个学科。通过检索各语言特征,统计其在各语料文本中的出现评率,进而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命名,计算语料库各语篇各维度的分数,从而得出研究结论。研究发现,汉语的语言特征可归为六个主要维度,各维度由不同但相关的语言特征组成,可按照其共现模式进行命名。不同的维度代表汉语语体的不同倾向,反映不同类型文本的语言风格。基于得到的数据,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出不同类型语言的各自风格,朱老师将四个文类语言特征进行了图像化,用卡通图案来表示,从而将研究结论形象化地呈现,易于展示。
在之后的问答环节,方环海老师和在场的研究生就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等,与朱宇老师进行了有益探讨,其间不乏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争鸣,令在场观众印象深刻。本次讲座持续约两小时,最终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文/袁亮杰 图/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