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18时30分,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第168期学术沙龙在坤銮楼A104举办。本场沙龙的主讲人是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助理教授钟叡逸老师,主讲题目是《语法地图:以动后模态词为例》。钟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比较语法、方言语法、形式句法理论等,近年来做了大量与模态词相关的研究。在本场沙龙上,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语法地图”这一学术概念,并以动后模态词为例,做了专业而细致的解释。参加本场沙龙的还有海外教育学院教授方环海老师和助理教授张姜知老师,以及海外教育学院的数十名国内外在读硕博研究生。
钟老师从“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入手,引发了在场同学的兴趣。接着,钟老师通过一组包含“怎么”一词的句子,阐释了句中的“怎么”分别表示“方式、原因和感叹”的三种用法,并从“补词层”、“曲折层”和“词汇层”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钟老师以客家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为例,展示了“认知”和“规范”二者的区别,并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the Modal TET Constructions”的相关知识。最后,钟老师还通过《敦煌变文集》中的古汉语词“得”,为大家讲解了更多动后模态词的相关知识,并介绍了“跨方言比较”这一视角。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方环海老师和张姜知老师以不同的学术角度与钟叡逸老师展开了激烈而精彩的讨论,到场学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多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沙龙上数位学生还提出了“如何将语法地图这一概念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去”等问题,钟叡逸老师一一进行了详尽的解答。此次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余珂欣 马宁欣
图/江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