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晚6时30分,海外教育学院第166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翔安校区坤銮楼C104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的主讲人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张燕波老师。她的主讲题目为“论明代金陵六朝派的发端与发展”。参加本次沙龙的还有海外教育学院数十名国内外硕博士研究生。
讲座一开始,张老师首先指出此次学术沙龙的两个目的,分别是厘清明代金陵六朝派发展的大致脉络和探讨金陵六朝派在嘉靖中后期兴盛的原因。关于明代金陵六朝派发展这个问题又细致地分为了发端和发展两方面进行探讨。然后,张老师提出,金陵六朝派于发端于弘治、正德年间,其代表人物是金陵四家,即顾璘、朱应登、陈沂、王韦这四位南京作家。接着,张老师向在座的同学详细地讲述了金陵四家的文学选择,以此来揭示其与文学复古运动之间的微妙关系。她主要例举了金陵四家与复古派成员的交往,包括顾璘与李梦阳、孟洋的交往,朱应登与李梦阳、康海的交往。随后,张燕波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金陵四家的文学复古主张,她认为主要可以概括为强调诗歌的情感与格调并重和关于学古两点。后者,张老师认为金陵四家对汉魏盛唐最为推崇,对初唐诗歌有诟疵,对六朝、晚唐诗歌的评价则非常苛刻。在这之后,张老师又向在座同学介绍了金陵四家与六朝文学的关系,包括前七子对六朝诗的复杂态度,如顾、朱二人对六朝诗的批评,陈沂对初唐、中唐六朝诗歌的赞誉等。
接着,张老师开始讲述金陵六朝派的发展与兴盛。她指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朱曰藩、何良俊、金大舆、盛时泰、顾应祥、顾履祥、黄姬水和文伯仁、郭第。她认为,金陵六朝派的发展与金陵四家的渊源很深,其中提及了朱曰藩与杨慎的交往,并指出杨慎对朱曰藩有很大的提携作用。另外,张老师又介绍了朱曰藩们的文学选择,主要有朱曰藩和何良俊等人的文学创作。之后,张燕波老师分析了金陵六朝派在嘉靖中后期兴盛的原因,她将原因概括为正、嘉间的先导者、地域文化传统的因素、身份经历和文学选择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揭示。
在沙龙的最后,张老师热情地向各位同学推荐了几本关于金陵六朝派的书籍,殷切希望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能够仔细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本次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文/胡雨田 图/江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