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18时30分,海外教育学院第151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2号楼C104成功举办。此次沙龙由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李如龙主讲,题目为:“国际汉语教学的国别化问题”。参加此次沙龙的还有海外教育学院方环海教授、张姜知老师,及国内外数十名硕博研究生。
沙龙一开始,李如龙教授首先以今年刚刚召开的第五届“汉语本体特征与国别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引出国际汉语教学的国别化问题,并介绍了自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办的“2009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召开以来,有关此项问题的研究历程和发展情况。李教授指出,用传统的“一站式”的汉语教学方法去做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已经与现在的时代背景不相适应,现在更多的情况是教师走出国门去教汉语,所以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去考虑国别化问题,尤其是要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国情、语情、地情、民情”,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随后,李教授详细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当中要注意的两个方面---“国别化”即“在地化”与“原型化”的关系。他指出,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在地化”,如师资队伍的在地化、教学方法的在地化等,但同时也要注重“原型化”,要在教学中坚持体现汉语作为目的语的原本的特征。他还以赵元任先生在国外教学生学习汉语中声调为实例,强调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并指出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此外,对于国别化和通用型教材的问题,李教授提倡应当根据当地的“四情”,即“国情、语情、地情、民情”,另编一本教学参考书。最后,李教授对在座的同学们说,国际汉语教育任重道远,想要做好这项工作绝非容易之事,但只要认准目标,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也不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在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方环海教授代表全体师生对李教授应邀参加此次沙龙表示感谢,并提炼总结了李教授的讲座内容;张姜知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几位硕博研究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李教授一一做了详尽的回答。此次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马宁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