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18时30分,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第142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2号楼A104成功举办。此次沙龙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陈松霖主讲,题目为:“跨文化交际与教材主题编选”。方环海教授及国内外数十名硕博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沙龙。
此次沙龙,陈老师围绕文化建构与阳光汉语、结语与讨论两部分展开交流。在讲座开始时,陈老师首先谈到了华语教材编写概说即:知识性、系统性、针对性、趣味性、实用性等原则;然后谈到了5C与文化建构,此处陈老师援引刘珣教授的文化建构要素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并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把各要素细分成要素小类并予以举例说明;接着陈老师以教材《阳光汉语》为例,结合文化建构四要素展开了细致的个案分析。陈老师统计了四册阳光汉语课文及作业中涉及到的45个文化点,并用数据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陈老师在结语与讨论部分就教材编写与大家做了以下几点交流:第一、趣味性与直观性:注重相关文化因素的复习和扩展。教材的插图要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图片中的人物形象练习所学文化的特质。对儿童讲解的文化项目隐含性要少,以实务或图片增加直观, 反之应避免低幼化;第二、混生文化(hybrid-culture) 融入与中国相近的日本, 韩国文化。尊重文化多元性和相对性, 培养开放包容的第三空间。通过克服偏见,修正固有思维整合差异;第三、实践性:将生活的经验注入教材之中,将静态的语言结构化为可操作的动态特征;第四、对刻板印象的反思:胡文仲(1999)刻板印象使人不能客观的观察另一种文化,使人们失去应有的敏感。高一虹(1995)、任裕海(2015:77)为了帮助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理解, 就必需概括文化差异,建立某种文化定型;第五、复综式比较:针对同地区或跨地区同类型教材比较主题配置、课文中的语用叙事、文体类别的差异。
在自由讨论环节,方教授对陈老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陈老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师生们的问题,本次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夏长洪/文 朱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