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18时30分,海外教育学院第118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2号楼A104成功举办。此次沙龙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余可华主讲,题目为:“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博士生陶陶担任主持,郑通涛教授、张姜知老师及国内外数十名硕博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沙龙。
余可华此次学术报告可分为包括以下七个部分:一、多种现代技术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二、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三、现代技术支持下第二语言的学习特征;四、多种现代技术及其可供性;五、多种现代技术下的个性化学习;六、现代技术下的第二语言学习效果评估;七、研究不足及展望。
沙龙一开始,余可华以“技术是人体功能的延伸”为切入点,说明现代技术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并简单介绍了第二语言学习范式的转变以及技术的利弊。接着,她介绍了第二语言学习的两个理论基础——复杂动态理论与可供性理论,并对两个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之后,她又从可供性理论角度,对在现代技术支持下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进行了展开说明。最后,余可华说明了该研究的效果评估以及不足与展望。
报告后,郑通涛教授对可供性理论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并说明了现代教育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同时,也对报告提出了一些中肯建议,如“复杂动态理论”的“动态”体现不足,并缺乏实证。张姜知老师也对该报告表示肯定。之后的学生提问环节,有的同学提出了碎片化学习的相关问题,郑教授耐心做出解答,揭示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定会有所收获。最后本次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邹晗/文 李梦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