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19时,海外教育学院第110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2号楼A104成功举办。此次沙龙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余可华主讲,题目为:“目的语环境下外国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研究”。郑通涛教授及国内外数十名硕博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沙龙。
余可华此次报告的内容主要为:一、介绍自主学习的定义和重要性;二、介绍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三、指出目前汉语自主学习研究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四、介绍汉语自主学习研究方法及架构。
余可华主要从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社会文化和最近发展区、复杂动态系统以及可供性理论等五个视角向大家介绍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其中,她重点介绍了可供性理论视角下的自主学习,并指出:真实的目的语环境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值得探讨。
在余可华报告之后,郑通涛教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首先,他建议将报告内容精简,改为在目的语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交际场合研究,整合出一个系统的、有逻辑性的可操作框架。其次,需理清在真实目的语环境中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交际场合有多少种,弄清楚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中如何利用环境获取促进其习得的帮助,并做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要素的相关性分析。最后,郑通涛教授建议余可华在跨学科的视角下对汉语作为二语学习者进行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的跟踪调查,从而做到对汉语作为二语学习者的目的语环境真实全面的描述。通过余可华的研究报告和郑通涛教授的指导,同学们都受益匪浅。此次沙龙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张静文/文 肖玉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