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18时30分,海外教育学院第94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2号楼A104成功举办。此次沙龙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品格主讲,题目为“17-19世纪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认知”。方环海教授及数十位海内外硕、博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沙龙。
张品格首先简要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汉语时间范畴研究的概况,而后分别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汉语时间范畴的观点以及他们的著作情况。其中对国内学者关于时间范畴的研究情况,张品格主要介绍了龚千炎、王力、徐晶凝等学者对于时间范畴的不同见解,并指出了国内学者时间范畴研究的不足之处;而针对国外的研究情况,她列举了瓦罗的《华语官话语法》、马若瑟的《汉语札记》、马礼逊的《通用汉语之法》、比丘林的《汉文启蒙》、威妥玛的《语言自逊集》等著作中对于汉语时间范畴的研究情况,随后指出他们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特征。
在自由讨论环节,方环海教授肯定了刘品格的学术思路和研究方向,并针对其论文内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最后勉励同学们要怀着敬畏之心进行学术研究。在提问环节,张品格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西方汉学家对于汉语时间范畴共时比较”以及“西方汉学家的研究细化是否能代表认知深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郝彩飞/文 宫大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