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18时30分,海外教育学院第92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2号楼C104成功举办。此次沙龙由厦门大学国际学院蒋国武老师主讲,题目为“宏微观英汉双语教学”。方环海教授、张姜知老师及数十位海内外硕、博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沙龙。
蒋老师首先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角度解释了宏观教学和微观教学的定义,并引出他的研究重点——语汇学习研究。接着,蒋老师用生动的图示向大家介绍了“Bottom-up”和“Top-down”两种模式的词汇教学设计,并指出两个实验组进步都很大,但最终微观组反超了宏观组。随后,他阐释了人们采用宏观或微观的不同方式学习英语的原因:1.受母语影响,12岁之后发生了石化现象;2.受语言水平的高低影响,水平越高越倾向于使用宏观法;3.受文化和传统因素的影响,并以中国的八卦在翻译和汉字教学中的使用作为例子。之后,他提出这种宏微观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应用到词汇以外的听说读写,甚至汉语教学、HSK考试中,并从音系词汇学的角度分析了英文词汇的组合性,句子的扩展性,以及发音时发音部位逐步后移从点到线再扩展到面的问题。最后,蒋老师倡导用最自然、最简单的方式学习语言,并强调在构建研究模型时要做到:1.理论合理;2.文化融合;3.允许错误;4.灵活实践。在报告之后蒋老师还播放了关于如何学习汉字的TED视频。
互动提问环节,方教授与蒋老师就中西方教材编写差异所折射的宏微观思考方式,以及不同文化都存在两面性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同时,蒋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个体差异、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区别,留学生语言习得的动态性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此外,张老师提出除了文化差异外,还可以从性别、生活经历等角度来研究分析性和综合性思维的差异。本次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翟文廷/文 张静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