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学研究 -> 正文

第八十九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刘龙真主讲"英国专业汉学时期的句法特征——以《官话口语语法》和《汉语手册》为中心"、叶祎琳主讲“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汉语观研究”

时间:2016-03-08 作者: 点击:

3月2日18时30分,海外教育学院第八十九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2号楼A104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龙真和叶祎琳主讲,刘龙真同学主讲的题目为“英国专业汉学时期的句法特征——以《官话口语语法》和《汉语手册》为中心”;叶祎琳同学主讲的题目为“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汉语观研究”。方环海教授及海外教育学院数十名硕、博士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沙龙。

刘龙真从《官话口语语法》和《汉语手册》的句法特征入手,分别就两部著作的句类特征分析,句类的传承与发展,句类的国别特征,句类的分布特征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她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19世纪英国汉学的三大阶段,并简要介绍《官话口语语法》的作者艾约瑟和《汉语手册》的作者萨默斯。接着,她举例说明马若瑟的《汉语札记》、马士曼的《中国言法》、马礼逊的《通用汉语之法》、甲柏连孜的《汉文经纬》对两部著作产生的重要影响。然后,她通过对比汉语,英语,德语在语气、语调方面的差异,指出英国汉学家在句类教学上的局限性。最后,她介绍了英国专业汉学时期的句类特征:互文性;从词法角度讲句类;母语影响。

叶祎琳首先分析了研究19世纪在华英文期刊汉语观的必要性及研究价值,并介绍了《中国丛报》、《北华捷报》、《中国评论》、《中国杂志》等报刊。她指出现在学界对汉语观的研究,集中在根据某位学者的著作对其汉语观进行论述的阶段。接着,她从语音观、语法观、词汇观和文字观四个方面分别阐释了她对西人汉语观的研究。然后,她详细说明选取《中国丛报》、《中日丛报》《中国释疑》、《中国评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并总结出在华英文期刊中汉语观的几个特征。最后,她介绍了西人汉语观与中国语言学互动的相关内容。

在自由讨论环节,同学们就期刊专著的发行版本,期刊中语言使用的分类,专业汉学与传教士汉学的对比等问题与刘龙真、叶祎琳同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方环海老师肯定了两位同学的学术思路和研究方法,指出研究兴趣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本次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翟文廷/文 郝彩飞/图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