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4时,海外教育学院第79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2号楼C104成功举办。本次沙龙,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秋武教授做了题为“汉语焦点重音的韵律实现方式与类型”的报告。此次沙龙由郑通涛院长主持,方环海教授、张姜知老师及海外教育学院近百名师生共同参加。
马秋武教授以汉语语调的相关论题为切入点,比如,“汉语语调有哪些基本要素”,“目前大多数学者的语调观”,“汉语的语调语法是什么”等,引发大家的思考,然后以清晰的逻辑向大家逐步推进报告的内容。马秋武教授表示,目前在国内研究汉语语调语法的学者尚少,因此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让大家的思路更加清晰,首先,马秋武教授以具体生动的例子向大家解释了“焦点与焦点重音”以及“焦点重音的实现方式”,同时对不同学者目前在“焦点重音”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诠释完焦点重音的基础上,马教授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汉语的焦点重音”。
通过列举具体语料以及展示实验结果,马教授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研究结论,即“语调高调位的超高音变规则”以及“延迟峰规则”等。马教授强调,汉语语调的实现方式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并以汉语上声为例进行阐释。马教授还用实验数据向大家展示在言语活动中焦点重音是否会落在轻声字上。马教授表示,汉语中,“焦点重音与焦点发生错位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接下来,马教授以普通话和上海话为例提出“承载重音的韵律层级问题”。在韵律层级的层面,马教授提出“焦点后压缩”,并指出在这一层面上,“作为对比焦点的轻声字不是不可以承载焦点重音,而是要看其程度如何”。在语言学界,有关“基因决定语言”的言论一直存在,马教授以自己的研究以及具体事例为依据对此观点持否定态度。最后,马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在研究中得到的凸显焦点重音的方式与手段。
在讲座过程中,马教授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让大家获益良多,郑通涛院长也提倡大家学习马秋武教授研究过程中的“辩证思想”,同时,郑院长也表达了他对相关语言问题的见解。此外,方环海教授,张姜知老师以及其他硕博研究生也参与了讨论。最后,本次沙龙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后婷/文 宋洁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