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晚,海外教育学院第二十七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二号楼A202如期举行。本次沙龙结合2011级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博士生臧胜楠的论文开题报告展开,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教授、海外教育学院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方环海教授、陈荣岚教授及近80名国内外研究生、博士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
臧胜楠首先对她的研究课题——“歌曲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研究综述,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模式构建,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及教学经验,详细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创新需求、歌曲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足、语言与音乐的关系、歌曲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等。随后,她对歌曲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与两个问题,并运用科学实验、个案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一一对假设进行了验证。最后,她还由实际的三个外汉语歌曲教学案例,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探。她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多元化的今天,歌曲教学这一领域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与探讨。
随后,郑通涛教授对此次报告提出了建议和指导,他指出:一、论文前期准备阶段需对所有的教学歌曲形式、歌词的分类进行归纳总结,从认知角度进行对比,如:传统古典歌曲与现代歌曲的对比等;二、分析所使用的歌曲与语言教学是否能帮助教师教学与学生语言习得;三、在歌曲的选择上,应选取那些能涵盖汉语语言知识点、能提高汉语能力、能拓宽历史文化知识面、有吟唱可能的歌曲;三、需注意有些歌曲中的语音、语法不规范等现象;四、应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归纳总结对外汉语歌曲教学中歌曲教学与人类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方法。
陈荣岚教授也强调,论文题目要明确,要一目了然。在歌曲与语言教学中,应首先明确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语言及文化习得。此外,还要考虑所教歌曲与歌词的精炼性是否适合语言学习,并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与水平进行创造性教学。他表示,可以尝试使用教材或HSK大纲中的词语进行汉语歌曲教材开发与编写。
最后,方环海老师也针对本次报告提出了几点问题:一、歌曲教学存在认知理论中词的切分搭配问题,及语句的切分在歌曲中有时会违背语言规则的问题;二、词的声调在旋律中改变了原来的发音问题;三、学生只关注歌曲韵律不关注歌词意义,而导致丧失语言认知能力的问题。
报告结束后,现场同学也纷纷就“歌曲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新”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如何写出对外汉语教学有实际意义的论文,如何寻求教学模式的创新,如何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积极的探讨和提问将现场的学术气氛推向了高潮。本次沙龙进一步引发了同学们对论文选题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深思,为广大学子创造良好的学术研讨与论文写作环境。
文/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