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晚上18点30分,海外教育学院第四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海院办公楼五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主讲人王治理副教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周易及其影响下的汉语言文化》的演讲,来自海外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历史学、哲学和文学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外文学院和公共事务学院的三十余名师生和《周易》的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沙龙一开始,王老师首先引用《周易》中的四句名句说明文化对语言的重要影响。即以“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依据定义文化;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说明人类文化中最大的哲学问题;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引出汉语言的表意性和模糊性这一最大特点。接下来又指出了汉语言由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与西方语言相比具有独特性,比如西方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汉语具有的一定理据性,西方语言的能指主义和汉语的所指主义。
讲座步入正题,谈《周易》这本书。王老师从《周易》的定义、《周易》的“上古八卦”、“文王重卦”和“孔子十翼”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周易》中基础的概念如“太极”、“两仪”“四象”、“八卦”、“阴阳”和“重卦”、“错卦”、“综卦”、“互卦”等特有的名词入手,带领大家宏观大略的了解《周易》这本经典之作。王老师以其幽默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旁征博引的叙述让在场的各位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博大的《周易》文化。
讲座的最后,王老师绘声绘色的介绍了历史上著名的占卜算卦典故和生活中常用的占卜算卦的方法,例如“闻声占”、“梅花易数”、“观梅占”和铜钱摇卜等,改变了我们一直认定的占卜算卦是江湖术士的骗术这一偏见,领会到了生活中占卜算卦背后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和哲学属性。
沙龙的最后是自由讨论环节,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就易学的普适性和入门技巧、占卜算卦的科学性、学易的必要性及永无止境和王老师学易的经历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一些疑问,王老师也给予了解答。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两个半小时,到了结束的时候,同学们都还意犹未尽,围在王老师身旁请教问题。沙龙过后,同学们普遍反应本次沙龙举办的非常成功,王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