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应我校海外教育学院的邀请,来自世界华语教学界的五名专家为海外教育学院研究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此次会议是海外教育学院在探索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模式的道路上,为研究生连续举办了各类学术研讨会以来的又一次重要会议。研讨会在颂恩楼215会议室举行,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教授主持会议。中国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董鹏程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文系李英哲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及亚非语文学系屈承熹教授、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外文系主任张郇慧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母语教学支援中心首席研究员缪锦安教授五位专家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研讨会,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硕士生与博士生近80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作为海外教育学院探索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模式的系列举措之一,探讨了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华文教育师资的生存与出路、华文教师的资格认证等问题。会议旨在促进我校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对当前海外华文师资的现状与需求形成深入的了解,并开拓他们探索国内外华文教育合作途径与合作机制的研究思路。
目前,海外教育学院围绕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需求国际化的特点,在充分利用厦门大学优良平台的基础上,努力结合学院在汉语国际推广上的优势,着力通过各项举措积极探索并创新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模式。
一是国际化师资成为研究生课程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院坚持定期邀请海外著名学者通过讲学等方式为研究生长期授课,研究生选修其课程可获得相应学分,从而完善研究生课程的国际化体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姚载瑜教授曾受邀来海外教育学院进行为期三周的集中授课,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张麟声教授也将来学院集中讲授研究专业课程。
二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各类专题学术讲座。仅2011年12月,学院就为研究生们安排了两场专题讲座,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院长陈学超教授向研究生们阐述了《海外华文教材的文化“内化”》等问题,美国资深学者Tomazic教授向研究生们介绍如何《在美国课堂教中文》,并与研究生们展开充分的探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问题意识。
三是创办并定期举办各类国际化学术会议,同时要求研究生必须全程参与,从而促进他们接触学科前沿、培养他们的学术敏感度。学院在已举办的“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华文教学研讨会”和“第一届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2011年10月又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在广西桂林主办了“第二届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加拿大、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54所大学140多名代表,会议收到大量研究生的来稿,并将其汇编成册。此外,学院将于今年7月份举办海外华文教育高层论坛。
四是每位研究生都必须赴海外从事至少一年的汉语教学。学院充分利用厦门大学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共建的十五家孔子学院的平台优势,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两方面来培养研究生。今年初,在我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归国期间,召集他们为研究生举办专题研讨会,使研究生们有机会深入了解海外汉语教学一线的现状与需求。同时学院更是严格遴选程序,向所有研究生提供到海外孔子学院、著名大学、华教机构进行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机会。此外,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学院要求学生必须独立承担面向海外生的汉语教学活动,从而为赴海外教学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五是创办各类学术期刊并向研究生开放投稿平台。目前学院办有《国际汉语学报》、《海外华文教育》、《海外华文教育动态》、《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孔子学院发展研究》、《孔院内参》六种刊物,严格执行专业论文的双向匿名审查制度。这些刊物不但是研究生的学术阅读供养,更是他们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与国内外学术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海外教育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模式探索上的这五项举措拓宽了研究生的学科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学术素养、强化了他们的专业素质、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学术融入,同时也为国内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