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学研究 -> 正文

破解印尼华文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成最大难题,我院陈荣岚教授主编教材印尼出版

时间:2007-06-15 作者: 点击:

印尼政府已拨款支持华文教育,把华文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并通过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制定高中华语教学大纲,拟定考纲考题,建立题库。有的高中学校甚至把华文课学习的好坏,作为决定学生升留级的衡量标准之一。足见印尼政府重视华文教育,把它与国民教育结合起来。

这是记者于2006年12月上旬,在印尼雅加达,约访印尼全国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联合秘书处主任、雅加达执行主席蔡昌杰先生时获悉的。

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成立于2004年1月18日,其前身是肇起于2001年4月的印尼华文教学协调小组,小组阶段的工作为半睡眠状态,到了成立协调机构,在辅导委员会温持祥、杨健强、颜培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以蔡昌杰为首的执行委员会全体成员的努力工作,逐步开展工作,并显示了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强大的生命张力。现在,印尼教育部有关华文教育方面,都主动与协调机构咨询、商量,一些涉及华文教育的会议,也都通知协调机构参加,显示了印尼政府推广华文教育前所未有的诚心、信心和决心。

2005年2月下旬,在三宝笼举行第二次全国华文教育协调机构会议,正式成立联合秘书处,蔡昌杰被推任秘书处主任,全印尼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成员由10个省扩展到15个省(全印尼共有33个省)。2006年4月,在西加里曼丹的坤甸举行第三次印尼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全国工作会议,议决了以后的努力方向,会上大家充分发言,进行了热烈商讨。最后大家认定,政府允许所有学校开办华语课,要趁此良机,先大力普及推广,尔后才逐步提高。

全印尼共有高中校8000多所、初中校15万多所、小学55万多所。这些都是国立的公办校,尚未包含私立学校。如果华语教学在印尼各学校全面铺开,不仅华族学、兄弟族也学,这样将有助于华族与兄弟族增进相互了解,达到和谐状态,消弭可能发生的误会与摩擦。印尼华文教育事业,不仅仅是华族的事,更是印尼全民族的共同事业。通过华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印尼民族素质和文化素养,提高国际竞争力。华文从而将成为印尼与中国友好的桥梁和纽带。

印尼教育部与中国国家汉办合作,共同培养华文教师。如今已积累一定经验。从2004年派出20名,到福建师大培训;2005年派出20名到海口师范大学培训;2006年在全国各省中学教师中挑选80名,由印尼国民教育部责成属下语言教师培训发展中心与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进行两周预培测试,从中筛选50名,派往中国培训,所有预培测试费用由印尼国民教育部负责承担。其中两名生病未成行,共48人,一半在广州暨南大学,一半在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所需费用由印尼教育部专款拨付(费用包括印尼国内机票、往返国际机票、手续费与出国税赋等),且给每人近3000元人民币(合300万印尼盾)的零用钱。这些来自全印尼在职任教的老师,选派来中国后,在中国的吃、住、学诸项费用,全由中国汉办支付,包含在中国的文化旅游。2006年11月19日,又有一批短期培训的教师启程,前往福建师大和暨南大学进行华语深化学习。这些人员,既有华族,也有其他兄弟族。

短短的几年间,印尼政府对华语,从反对、禁锢到解禁开放,再到官方重视、慷慨拨款,其间的跨越和进步,着实惊人。飞速发展的印尼华文教育,现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师资问题,既要有人教,还要有人来管理这些教师;其次,是教材问题。2006年8月底,中国汉办派出4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支持印尼高中华文教学。这些志愿者已分配到各国民学校,迅即走上讲台。他们来自湖南、海南、北京、河南、安徽等省市。这些志愿者每月津贴400美元,其中250美元由中国汉办支付,印尼方支付150美元,并承担在印尼的市内交通费、膳食费、住宿费、电话费和医疗保险费用,并招待一年二次旅游。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也纷纷上书,申请由中国派遣的华文教师。

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陈荣岚副院长任主编、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华语》高一年第一册,已正式出版。高二年第一册也已编好,将于2007年上半年出版。这一套教材是印尼与中国两国的合作项目。2006年9月初,中国汉办赠送7000套《华语》给印尼政府,中国驻印尼代大使余洪耀代表中国汉办赠书给印尼教育部部长。

记者走访印尼华人社会,民间大多希望多、快、省地培养华文师资。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还要省钱。因为要远派华人教师来华培训或学习,毕竟费用高,难以推广普及。切合实际的办法应是立足本地。眼下,华文教育协调机构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来培养师资。

一是重视本地现有的中老年华文教师,这是华文教育工作者的中坚力量,意志坚强,汉语功底好,教学经验足,但问题是超龄和缺乏现代专业知识,从40多岁到60多岁,属非师范类非科班出身,故无学历,不够规范。但这些中老年人,担负着过渡期的教学重任和历史使命,只能是花钱培训,使之学历化、规范化。如果忽略这一大群骨干队伍,老的不用,年轻教师又未培养出来,不免难以为继。将使华文教育人才陷于青黄不接的断层。现在,全国已登记的中老年教师610多名,急待培训,不抓紧培训,将错失良机,希望中国帮助培训。

二是面向年轻人。除了得到中国汉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支持,每年陆续按约定派往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进行本科学习外,还想就地“开办工厂”,进行培训,既省钱,又覆盖面广,这是一种务实办法。敬请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支援就地创办华文师范学校,恳请中国汉办援办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双管齐下,大范围地培训华文师资,以利长远。

三是选派志愿者。由中国方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年轻优秀教师赴印尼支教。这是较现成的,即解决现阶段急需的师资问题,对印尼华文教育的推广普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蔡昌杰透露,协调机构正争取印尼教育部拟定一套初中华文教育大纲,使之合法化,也促其步上正轨,然后再向小学推进。但目前,印尼亟需一些资深权威、富于才艺的华文咨询员来印尼进行指导,俾使印尼教育部对华文教育的规划,以及课程设置、起草大纲,更具规范权威。希望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新年里,加快步骤,顺利持续地发展下去。

2006年12月26日,第一届印尼全国三语(印尼语、华语、英语)国民学校交流座谈会在东爪哇茉莉芬市举行。中国驻泗水总领事馆傅水根总领事、茉莉芬市长KOKOKRAYA和印尼全国各地区的华文教育工作者共300多人出席座谈会。会上共同商讨加快推进华文教育的具体事项。

2006年12月7日,印尼政治与治安统筹部长、印尼外交部长、苏希洛总统发言人和印尼驻华大使在印尼外交部大楼举办的“印尼作为印中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中的角色”研讨会上,提及华文教育在印中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执行主席蔡昌杰应邀出席会议,并在该研讨会的分会上发言道:“印尼华文教育事业是印尼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印尼华文教育将为印尼民族服务,将对印尼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和谐、国家的繁荣富强、以至加强印尼与中国两国的友好关系,与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印尼的华文教育发展态势,令人鼓舞,不过喜忧参半。忧的是对师资的如饥似渴,正如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伟超在2006年3月初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所呼吁的那样: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嗷嗷待哺,希望国家财政予以倾斜支持。

友情链接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坤銮楼(主楼群二号楼)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61102

电子邮件:oec@xmu.edu.cn(招生) oecbgs@xmu.edu.cn(办公室) 网站:http://oec.xmu.edu.cn/

电话: +86 (0)592 2186211 传真: +86 (0)592 2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