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4日上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周南京、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丘立本、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教授梁英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民等一行十一人应我院邀请,在海外教育学院办公楼五楼会议室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多元对话式讲座,讲座主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外华文教育”。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教授梁英明首先抛砖引玉,他对近现代海外华人华文教育的发展状况作了梳理,认为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20世纪初,华文教育创立并初步发展,兴起了一批华文学校;20世纪30年代前后,许多华文学校规模扩大,办学条件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华文教育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潮;1941年及接下来的几年,日本占领东南亚,华文教育受到很大的摧残,只保留了一些华文小学,华文中学则被禁止。1945年至6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的投降,在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华文教育迎来了她发展的最好时机,一大批中国国内知识分子到海外,给海外华文教育增添了一批新生力量。60年代中期往后,由于没有新的移民到国外,而过去的海外华人身份由侨民变成了外籍华人,海外华文教育逐渐衰退。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及综合国力的增强,海外华人对民族语言有了强烈的认同感,感受到了民族崛起的骄傲,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东南亚华人提供了无限的商机,海外华人学习华文的积极性大大高涨。根据对海外华人华文教育历史的梳理,梁教授得出结论,认为华文教育的发展跟中国国内政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梁教授的讲话引起了各位专家的热烈讨论。

各位专家还从历史、社会、文化、国际移民等多个角度就全球化与海外华文教育的生存发展以及“海外华文教育”、“华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入研讨和辨析,同时就新世纪中国大发展这一大格局中海外华文教育的新特点、新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使在座的师生对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了很清晰地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