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您好,感谢您关注国际中文教育前沿资讯聚合平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进展

第八届世界汉学大会顺利举行 40多国170余位中外学者同论文明互通共建

信息来源: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发布日期:2023-11-07


2023年11月5日—6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世界汉学大会在苏州顺利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的170余位汉学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围绕“理解中国:互通的过去与共建的未来”展开学术对话和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苏州市副市长查颖冬,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副校长萨比娜•哈卢普卡-瑞塞塔尔,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主席杜鹏,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副主席杨慧林等出席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校长郝清新等出席闭幕式。

林尚立在致辞中表示,自2007年创办以来,世界汉学大会已发展成为促进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的交流窗口,成为传统汉学研究和现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术平台,成为世界与中国相互理解、相互阐释和相互启发的联结纽带。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本届大会为契机,在差异中求共识、在包容中促和谐、在合作中谋发展,携手共建世界汉学研究新高地,共谱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静炜在致辞中表示,本届世界汉学大会以“互通的过去与共建的未来”为主题,有力诠释了汉学研究全球参与、成果共享的深刻内涵。作为专业公益教育机构,语合中心长期致力于推进国际中文教育,支持青年汉学家成长和国际汉学研究。今后,将继续推动世界汉学大会成为兼收并蓄的对话平台、互联互通的成长平台、融通中外的学术共同体平台,充分发挥汉学家在促进文明交流、文明包容、文明进步方面的关键作用,助力世界汉学研究人才辈出、成果迭出,为增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弘扬不同文明共同价值,推进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和合共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届大会包括9组主旨演讲和5个平行论坛。美国哈佛大学罗柏松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倪豪士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司马懿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马克林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罗伯特•恰德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罗流沙教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毕嘉宏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稻畑耕一郎、中国翻译协会黄友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剑澜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涛教授等通过主旨演讲、学者对谈、学术点评等形式呈现中外专家学者对中国与世界、过去与未来的理性思考。





中外专家学者围绕“汉学与中外文化对话”“汉学与中国典籍译介”“海外汉学与本土学术”“多元视域的中国道路”“汉学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30多名“新汉学计划”培养的青年汉学家在此次大会崭露头角,从文学、语言、历史、哲学、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国际关系等不同学科视野分享汉学在当今世界的多元化发展。











世界汉学大会创办于2007年,由语合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作为沟通中国本土学术与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纽带,已成为推广“新汉学”“大汉学”理念、促进人文学科跨学科发展、联络世界汉学家、培养青年汉学人才的高端学术平台,立足汉学的“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属性,通过中外汉学学者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深度对话,切实推进国际汉学对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理解。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基地项目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南路422号
电话:0592-2186211  邮编:361102

版权所有©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